今天给各位分享历史初一下册宋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七年级历史宋朝知识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1、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开封,赵匡胤即宋太祖。他通过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登上皇位。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行政上削弱宰相权力,并设置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2、B、第二阶段(元朝):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 C、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北宋的建立。(1)时间:960年。(2)建立者:赵匡胤。(3)都城:汴京。(4)发展: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契丹***的建立。
4、北人南迁带来的劳动力、技术与工具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稳定,加之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共同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南移。
5、第一阶段(蒙古):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金朝灭亡后,南宋与蒙古形成直接对峙的局面。第二阶段(元朝):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消灭南宋残部,完成统一。统一意义: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6、宋太祖的政策 宋太祖通过军事、行政和地方管理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将领无调兵权,定期换防。行政上,削弱宰相权力,设多重机构分割军政、财政大权。地方上,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分权,转运使收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宋朝经济重心的难移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七年级历史下册的问题...
政治重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产生了显著影响。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再向东南沿海扩展,这种迁移对后来的经济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较为安宁,这为南方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2)北方大批百姓南移,人口减少,城镇衰落,经济发展缓慢。(3)北方人口南移,补充了南方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提高了生产力水平。(4)南方统治者从维护自身统治出发比较重视经济发展。(5)南方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首先在于: - 北方频繁发生的战乱,相比之下南方保持了相对的和平稳定,这为经济活动的南移提供了契机。 - 大量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而南迁,这些人口不仅提供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提升了南方的生产力。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战乱频发,而南方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的环境吸引了北方大批百姓南迁,这些人口迁移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增加了劳动力,从而提高了南方的生产力水平。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导致北方城镇人口减少,经济衰落,而南方则因为人口的增加和经济活动的集中,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宋朝重力轻武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1、消极方面由于重文轻武,北宋在和北方小国发生战争时胜少付多,很失中原大国颜面,后来导致北宋被金灭亡。(2019·宜昌)宋朝为避免武将跋扈专横,重用文臣担任要职,掌握军政大权,对武将进行抑制,文官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一政策称为重文轻武。
2、唐末五代时,由于皇权衰微,兵权旁落,因而兵变不断,不仅祸乱朝政,而且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大抵五代之所以取天下者,皆以兵。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这造成了先秦以来的儒家文化受到很大的冲击,使得当时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改变。
3、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的稳固和社会稳定。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 文化 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4、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横,文臣统兵格局形成,文教事业得到发展,科举制得到改革和普及。这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风气,造就了科技、文化繁荣局面,但也导致军队战斗力削弱,***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宋朝历史概览 宋朝时期,多民族***并存,经济重心南移。
七下历史宋朝农业发展的评价?
两宋时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垦田面积的扩大,耕作技术得到提升,农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因成熟早、抗旱性强,在北宋时推广至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稻种,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
宋代人口数量突破一亿大关,劳动力***大量增加,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经历了显著改良,如秧马等插秧工具的出现,以及农田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发展。 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水稻逐渐成为粮食产量的主要作物。
宋代农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进步,成为当时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制度不断改进,耕作技术也不断提高。经济作物种植区域逐渐增多,单位面积产量也大幅提升。这些成就为宋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代农民们积极开垦荒田,改良土地,使之更适合耕种。
北宋初期,大面积的开垦陆腊荒地,土地政策不抑制兼并,农田规模因此扩大。为了提高耕种效率,当时注重兴修水利,改进农具,改良品种,农业因此迅速发展。 在宋朝,许多新型的田地出现,如梯田、淤田、沙田、架田等。这些新型田地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积,到宋神宗元丰年间,耕地面积达到顶点七亿亩。
历史初一下册宋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七年级历史宋朝知识点、历史初一下册宋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